「一帶一路」是中國重要的發展策略,涵蓋「絲綢之路經濟帶」及「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香港是國際航運中心,可憑藉其完善交通網絡和在專業航運及商業服務的獨特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發展。「一帶一路」沿線逾150個國家中,香港與其中約100個有海上貨運往來及與其中36個簽訂了涵蓋航運收入的雙重課稅寬免協議或有互免稅收安排。
憑藉香港發展蓬勃的港口和海運服務業群,除了培育本地人才以滿足經濟發展需求,香港亦致力吸納全球人才,豐富香港的人才庫,推動高端經濟發展和抓緊《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為建立一個有活力、多元化和具競爭力的專業及技術人才庫,政府成立「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基金」),為海運行業培育人才。此基金支援多項獎勵計劃和獎學金項目,以及資助推廣活動。「基金」至今惠及逾11 000名學生和海運從業員。
在「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下,香港是大灣區內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以高效的自由港和專業的高增值海運服務享譽全球。特區政府會繼續擔當大灣區的超級聯繫人,加強大灣區内的溝通協作,宣傳大灣區的綜合實力和優勢。
香港一直透過不同措施推動綠色港口發展,並鼓勵業界採用更多可持續的航運措施。就此,政府致力確保香港法例符合國際海事組織有關環境保護的最新要求,亦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協同改善區域空氣質素。政府亦已展開為本地船舶及遠洋船提供綠色船用燃料加注的可行性研究,並已於2024年11月中旬公布行動綱領,推動發展綠色船用燃料加注。
《2020年稅務 (修訂) (船舶租賃稅務寬減) 條例草案》於2020年6月獲通過,為合資格船舶出租商和船舶租賃管理商的合資格利潤分別提供免稅和半稅優惠,藉此發展香港成為亞太區的船舶租賃中心。有關稅務優惠已於2020年4月1日生效。
香港的專業保險從業員經驗豐富,提供全面和享譽全球的商業保險服務,滿足不同海運業務的需要;保險服務範圍一般包括船體與機械、保賠及貨物運輸保險。《2020年保險業(修訂)條例草案》於2020年7月獲通過,當中為包括海事保險業在內的合資格保險業務提供一半利得稅寬免。有關稅務優惠已於2021年3月19日實施。
香港是備受推崇的海事及商業合約訂定及爭議調解中心。香港沿用普通法制度下有關船務及海事合約的判決法理,為世界各地的海運企業提供法律及業務上的保障。國際航運公會在2019年於香港成立首個海外辦事處。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亦於2020年9月通過《BIMCO法律及仲裁條款2020》,把香港列為繼倫敦、紐約和新加坡後的第四個指定仲裁地點。
科技及數字化正不斷改變世界和營商模式,同時也把全球海運業推展至新的領域。有見及國際港口數字化的發展,香港海運港口局轄下的智慧港口發展專責小組,正聯同業界推動「智慧港口」發展,通過建立共用的港口社區系統,促進營運商及其他持份者信息互聯互通,以電子方式精簡運作和優化多方協調工序,進一步提升港口效率和減少貨物處理時間及成本。
香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國際貨櫃港之一。在2023年,香港港口處理了約1 440 萬個標準貨櫃。現時香港港口每星期提供逾300班國際貨櫃班輪,連接全球近500個目的地。
香港是亞洲領先的國際船舶融資中心之一,蓬勃的海運業群為船舶融資和船舶租賃業務的長遠發展帶來龐大的商機。全球10大船務融資銀團貸款的簿記行中,有8家在香港設有辦事處。
香港船東和船舶管理公司擁有或管理的船舶佔全球商船總載重噸位約10%。根據最新數字,香港有328家船舶代理及管理公司,為船東提供多元化的專業服務,確保船舶順利完成航程。《2022年稅務(修訂)(與航運有關的某些活動的稅務寬減)條例》於2022年7月獲通過,為合資格航運業商業主導人(即船舶代理商、船舶管理商和船舶經紀商)提供利得稅半稅優惠(即稅率為8.25%)。稅務寬減適用於航運業商業主導人在2022年4月1日或之後收取或獲累算的款項。
香港有超過150年的海運歷史,發展至今已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為全球提供船務和多元化的海事服務。香港具備健全的體制和吸引的營商環境,是經營船務和海運業務的首選地。